当前,变革课堂教学观念,挖掘课堂教学潜力,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入手去探讨课堂潜力的开发,是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一条捷径。
一、更新观念是良好师生情感互动的前提。
有调查显示,现时期小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仍然盛行。课堂中的交往仍多为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往,即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交往、教师与少数学生个体的交往,方式大多是教师运用独白言语向全班学生进行讲授,或是与单个学生交往中的训导,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比较单一,交往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情况下是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的交往,如讨论、模拟教学、板演等,学生群体间的交往很缺乏,学生作为被指导者、受教育者的制度化角色仍然存在。要改变这种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不良互动状况,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从更深层次挖掘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因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观念:
1.弱化教师这一“组织角色”中的非人格化特征。
“从最狭义的理解看,组织就是科层制的载体。科层制是一种行政体制,这种行政体制有利于增强职能和权利,但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人的需要和公共舆论漠不关心,办事拖拉,并且倾向于用公文禁止某些行为。”在学校里,教师实际上扮演两种角色:“组织角色”与“初级群体角色”。如果一位教师“组织角色”的色彩太浓,就容易与学生发生过于强烈的冲突,不利于师生情感互动。为此,要适当弱化教师的“组织角色”,用爱心和同情心对待学生,让师爱这股巨大力量为教育服务。
2.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时下要找出一位公然宣称自己是搞专制的教师恐怕很难,但单纯地把民主作为手段来使用的教师并不少见。他们以为民主仅仅是工作态度、工作方式,甚至只是一种姿态,是哄小孩子的小技巧,是为了让学生听从的临时性措施。这样的“民主”只会走向权力至上、教师至上的歧路,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的民主是把民主当作追求的目的,把民主看作是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权利。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主体尊严。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过去,教育理论界在“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或曰“学生是主体”,或曰“双主体”。如今看来,这些争论无多大意义。在一个越来越开放、文明的社会里,非得造出一个“主体——客体”的框框不可,是没有道理的。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关系,谁也不是对象,每一方把对方看作是“你”而非“他”,彼此的关系是人与人相互承认和理解的社会性关系。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布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他们本着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在学校这种社会情景的引导和熏陶下,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意向和情感。由于师生的互动是平等、直接、全面的,故而双方若因各自的差异也不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师生关系就会自始至终保持良性的互动状态。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良好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条件。
师生情感互动的目的是出于彼此对对方某种兴趣或是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唯有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顺利达到互动的目的。
1.情感引趣。
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课堂教学中交往双方的内心体会,可以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认同、学生间的合作互助、集体的情感共鸣等外显行为。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这种情感动力的诱发主要来自教师的爱。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切的喜爱之情。这种爱又是理智的,它既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但又不存在偏爱与溺爱;它既具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但又不存在迁就和姑息。当学生沐浴着教师的爱,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情境激趣
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而富有合力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也是评判一位教师教学艺术的标准之一。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故事引入法、游戏法、直观教学法、评价表彰法等。
三、构建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互动模式,促进师生情感互动的良性循环。
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行为的映射与影响:把行为导向他人,又从他人处获得信息。课堂教学中构建多向互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交往双方的施教水平、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等。这里的多向互动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这种互动体现了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之间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的互相填补,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最终使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互动沿着符合时代要求的轨道进行良性循环。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问题和对
- [教育理论] 再谈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 [教育理论] 精诚所至——浅谈差生的转
- [教育理论] 大文化视野下中国教育的变
- [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物理思
- [教育理论]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 [教育理论]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
- [教育理论]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 [教育理论]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 [教育理论] 情投意合,和谐高效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